熱應激對動物腸道內消化酶活性的影響消化酶活性高低與機體的消化功能直接相關。阮暉和牛冬研究報道,在熱應激條件下,肉雞小腸內總蛋白水解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均顯著下降。林海和杜榮的研究也發現熱應激顯著降低了肉雞小腸液內的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及a淀粉酶的活性。Osman和Tanios研究認為,胰腺對雞腸道淀粉酶水平的調節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熱應激時會影響胰腺的正常功能。Larbier等推測熱應激對胰腺功能的影響是由于高溫下內臟血流量減少而引起的。但Routman等研究結果表明,熱應激時,動物的胰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降低可能受不同機制的影響。
熱應激影響 腸道消化吸收能力劉風華試驗發現,高溫刺激后第1~3天與對照組比較,豬絨毛高度,回腸顯著縮短,十二指腸、空腸極顯著縮短;隱窩深度在十二指腸和空腸顯著變淺。Mitchell和Carlisle研究發現,高溫應激使仔雞空腸絨毛高度、絨毛表面積和絨毛體積(高度×表面積)均顯著降低。
上述可見,畜禽在熱應激時,神經體液調節失調,胃腸道血流量減少,有害物質分泌增加,同時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出現障礙,使機體的營養水平降低,如血漿中蛋白質水平和能量水平偏低;另外,腸道微生態紊亂,有害菌群增加。在這些因素下畜禽的胃腸道黏膜結構和消化吸收、免疫功能均受到了嚴重影響。而動物腸道內,黏膜上皮細胞和杯狀細胞構成了機體防御外界侵襲的一道機械屏障,而上皮內淋巴細胞與黏膜下相關的淋巴組織構成了機體的第一道免疫屏障,說明改善腸道功能將減輕熱應激對動物的危害。緩解熱應激的調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強飼養管理、營養調控、控制環境溫度、藥物治療與控制等,但這些措施并不十分有效。目前,對于緩解畜禽熱應激的相關研究還不夠系統和深入,因為熱應激發生的機制非常復雜,特別是與免疫、內分泌之間相互作用。因此,今后應進一步完善這些方面的研究。另外,研究如何減少熱應激時機體內毒素的含量與動物熱應激時的營養調控意義重大。